English

永恒涅(般下加木)永恒的探索

2000-06-23 来源:光明日报 赵伯乐 我有话说

印度是地球上屈指可数的几个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在古代印度,曾先后出现了几个文明。大约距今4千多年之前,以印度河流域为中心,方圆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兴起了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大量用火砖盖起的房屋,规划严整的城市建设,先进的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2500多枚刻有文字图形和其他图形的印章……一切都在向后人昭示,这是一个代表着当时世界发展最高水平的文明。这就是被印度学专家称为印度文明“第一道曙光”的哈拉巴文化。

哈拉巴文化在兴旺了几百年之后神秘地消失了。经过一段短暂的“黑暗时期”,一批批自西北方涌入次大陆的雅利安人成了这块土地上的主人。这些白皮肤的“高贵人”(雅利安一词的原意),在征服了黑皮肤的当地土著居民后,创造了一个与哈拉巴文化并无承袭关系的新文明体系——一吠陀文明。从绝对发展水平看,吠陀文明带有明显的原始文化色彩。然而它很快就加速度发展,并进入高水平的成熟期——婆罗门教文明。吠陀文明和婆罗门教文明是前后相承的一个整体,产生了今日印度人民视为自身文明之源的成果——吠陀经典、历史史诗、梵文、种姓制度……许多有形的和无形的东西一直延续到今天。在公元前7世纪,佛教文明兴起,婆罗门教文明几乎从史籍中销声匿迹,被佛教文明的光芒所掩盖。

佛教文明与婆罗门教文明有着明显的承袭关系,但又是一次革命,佛教不仅对婆罗门教中存在的某些妨碍社会进步的因素发起挑战,将印度文明推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且还跨出国界,成为照亮世界文明发展之路的一盏神灯。然而它走出国门之始竟就是在发祥地衰落之始,墙内开花却结果于墙外。新兴起的印度教文明在印度次大陆取代了它的位置。

印度文明的发展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中世纪和近现代,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又先后扎根次大陆,不断输送新的营养,最终铸造出印度文明多元性、包容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可见,印度文明就是在这不断地更替、变换之中发展,获得永恒涅。

与文明发展的丰富性相同,古印度文明中存在的不解之谜数量之多也是世所罕有的。时至今日,人们对哈拉巴文化是谁创造的以及如何消亡的问题仍没有统一的认识。如果说缺乏文字的记载造成了这种情况,那么古印度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同样有许多模糊不清之处。在古印度哲学中,有这样一种观点: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只不过是一座桥梁,唯有通过它,人才能达到他的目的地,而在桥上为自己建屋则是不明智的。基于这一认识,古印度人把追觅人生的真谛看作永恒的追求,而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时间的记载却漫不经心,这就使后人在探索印度古代文明时遭到了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当谈到战争,古印度文人动辄就用诗人的夸大诗句“百万大军发起进攻”,“千万敌人成为俘虏”;在记载自然灾害时,他们喜用“山崩地裂”“日月无光”之类的诗句,令后人难辨真伪。而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模糊叙述,会导致不同研究者的时间判断相差千年以上!

存在着的这许多神秘和朦胧性,不仅没有令人望而却步,反而大大激起了人们对这一文明的探索激情。两百多年前,语言学家琼斯通过对古梵文的翻译研究,创立了“吠陀学”,使印度进入世界文明古国的行列;本世纪20年代,考古学家马歇尔从铺设铁路的碎石入手,揭开了沉睡泥土下几千年的哈拉巴文化的面纱,把印度文明的起源又上推了千余年……

星移斗转,逝者如斯,古印度的文明已成为过去,但“失落的文明”魅力犹存,这是因为经过无数后人的探索,许多尘封于时间长河中的过去再现于人们眼前,那些历史之谜正不断被释读出来,成为现代人继承的珍贵遗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